亚洲一区二区综合色精品_亚洲精品日韩国产欧洲精品_精品国产性色一二三区_久久五月天网站止免费观看

在線教育要回歸學習的源頭
時間:2020-06-11 來源:《浙江教育報》

一場疫情,加速了在線學習的發(fā)展,不管城鄉(xiāng),無論年齡,廣大教師在疫情期間眾志成城,連上網絡,對準麥克風,邊學邊做,開始了一場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在線教育實踐。隨著國內疫情好轉,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這些教育技術和教學方式,是應急之舉還是日常所需?是權宜之計還是未來趨勢?待疫情結束,我們可以“丟掉口罩”,但不要丟掉特殊時期學會的特別技能,莫要荒廢線上教育的經驗和能力。

透過眼花繚亂的網絡,穿越技術的叢林,哪一條才是廣大教師日常教學的必經大路?筆者以為,不要忘記源頭那一條:數字化教材的開發(fā)與建設。

從世界范圍來說,美國一直在進行關于數字化教材研究實踐,并上升到國家教育實力及國際競爭力的層面上。目前,數字教科書已成為美國中小學數字化發(fā)展的引擎,成為改革教育教學方式、內容、結構,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驅動力。在我國,數字化教材主要是以內容商為主體的模式,由大型出版集團牽頭研發(fā)推廣。無論從研究還是實踐層面來看,我國的數字化教材都處于落后階段。

數字化教材,絕不僅僅是紙質教材的電子版。數字化教材是以數字化信息系統(tǒng)作為支撐,融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各種多媒體信息,集成多種互動學習軟件和鏈接多種網絡資源的開放性綜合學習平臺。

我國電化教育的奠基人南國農教授一直強調“教育技術姓教不姓技”,學習的優(yōu)勢歸根結底還是“內容為王”。與其他的在線課程和學習平臺相比,數字化教材具有自身的特性:一是普適性,以傳統(tǒng)紙質教材為藍本,凝聚專家和一線教學智慧,內容權威可靠,針對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與學的新需求,不用另起爐灶,而是順應教師和學生原有的工作路徑。二是關聯(lián)性,數字教材可以內嵌外聯(lián)相關豐富的資源,基于教材,但不止于教材?;谟押玫慕缑?,學生能方便地獲取相關資源,拓寬視野,豐富理解。三是交互性,滿足學生、教師、家長和素質教材之間的人機或人人多項交互形成多維度的反饋和評價統(tǒng)計數據。學生不僅是知識的學習者,也是知識的建設者。四是開放性,可以和其他數字學習內容工具共同組成,能調度集成各種新技術支持學習,技術兼容,促進理解。五是智能性,數字化教材覆蓋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采集師生教與學的行為數據,實現學習內容的智能化推送以及個性化評價。

操作要求越低的技術,普及性才會越廣,日常使用越高頻的技術越有生命力。數字化教材是一條適合大多數地區(qū)、大多數學校、大多數教師的在線教育之路。(唐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