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攻克離子鍍大顆粒污染難題
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為第一完成單位的“多模式電磁場可控涂層技術及裝備研發(fā)”項目近日獲得2019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也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以第一完成單位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高職院校。
該項成果由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校長王向紅團隊經過10多年探索與實踐,從源頭上解決了離子鍍放電控制難、弧斑分散難、均勻傳輸難等瓶頸,解決了傳統(tǒng)離子鍍大顆粒污染這一行業(yè)難題。經專家鑒定,其關鍵技術處于國內同類技術領先水平,其中可變磁場控制技術和工模具離子鍍涂層工藝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我國各種機電產品的失效破壞中,約有70%是由其表面腐蝕和磨損造成的,我國每年因金屬腐蝕造成的損失至少8000億元。當下,涂層技術是提高現(xiàn)代機電產品表面性能和壽命的有效途徑,PVD離子鍍涂層技術是制備高性能表面防護涂層的關鍵技術之一。PVD離子鍍涂層技術沉積速度快、離化率高、粒子能量高、繞鍍性好,但是還存在局部集中放電、弧斑運動分布不均導致大顆粒噴射、傳輸效率低等行業(yè)瓶頸、國際難題。
“我們所說的鍍膜在刀具、模具等工業(yè)核心工具零部件方面以及機電產品等領域有大量的應用,傳統(tǒng)的鍍膜技術會因為大顆粒、等離子體分布不均、基材受限等問題,結合力變差、耐久度低、性能差,難以制備高質量納米涂層,而我們現(xiàn)在研究的這個項目不僅解決了大顆粒這一問題,改善了膜基結合力、膜層性能、產品質量等,也拓展了項目技術的應用范圍,產品使用壽命也提高了?!蓖跸蚣t說。
王向紅介紹,團隊首先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物理思想,即從電磁場耦合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源頭入手,采取“動、轉、合”三種研究方法,來控制弧斑放電、弧斑運動、等離子體傳輸。同時在理論上系統(tǒng)、全面地研究了空間受限、外加電磁場、納米顆粒摻雜等因素對薄膜的影響,成功開發(fā)了三大核心關鍵技術和關鍵工藝,并集成開發(fā)出納米涂層制備裝備。
“我們的項目成果已在50多家企業(yè)推廣應用,產生經濟效益達11.58億元?!蓖跸蚣t說,學校跟企業(yè)原本就有合作,企業(yè)也在學校設有學生實踐車間和機構,所以從最初研究這個課題開始我們就可以邊做理論邊實踐。目前,我們將繼續(xù)加強與企業(yè)的技術合作,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提高成果轉化成功率。(徐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