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印花布是我國傳統(tǒng)工藝品之一,經典的藍白格調透露出獨特的古樸和典雅。在永康五金技師學院,有一位老師熱衷于研究靛青白花印染技藝,不僅自己設計制作出豐富的原創(chuàng)作品,而且在學校開設相關課程,讓更多學生接觸并愛上這項非遺技藝,相關事跡曾被永康市融媒體中心報道。
10月18日,呂秀輝老師帶著“福祿壽喜才”系列藍夾纈作品參加了中國(蘇州)“蘇藝杯”工藝美術大賽,并榮獲金獎,這也是他與學生的原創(chuàng)作品第一次參加省級比賽。
呂秀輝,永康五金技師學院平面設計專業(yè)骨干教師,他在學院開設的“青逢布落”藍染工作室,復刻了藍染四大工藝之一的夾纈技藝。據悉,夾纈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印染工藝,原理是利用兩塊表面平整又有陰刻紋樣的夾板夾住織物,使兩塊夾板重疊處不接觸染液、陰刻紋樣處浸泡染液,從而在織物上夾染出特定的圖案。
只見呂秀輝老師取出兩片棉布,用水浸濕棉布后對折,用工具將夾板牢牢地夾住棉布;隨后,他打開染缸,將棉布和夾子一起放入染料,并用手不斷舒展布片,防止染色不均;五分鐘后,他將棉布取出,用水洗去織物表面浮色,擰干棉布并晾干,就得到了兩塊藍印花布;最后只需將花布用針線縫合,裝入枕芯,一個風格典雅的藍印抱枕就制作完成了。
夢想種子
“我在大學時期接觸到了《民間美術》這門課,對其中的藍染技藝特別感興趣。”自從接觸藍染技藝后,呂秀輝便在心中埋下了弘揚藍染技藝的種子。來到永康五金技師學院后,呂秀輝得以開設《民間美術》課程并教授學生藍染技藝,使得這顆夢想的種子生根發(fā)芽。
拜師學藝
為了更好地學習藍染技藝,暑假期間他還遠赴蘇州,拜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吳元新為師,吳元新是南通大學藍印花布藝術研究所所長、二級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染織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憑借著對印染技藝的熱愛和執(zhí)著,呂秀輝通過拜師吳元新,傳承靛青白花印染技藝,進一步弘揚這一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魅力的民間工藝。
傳承創(chuàng)新
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呂秀輝弘揚藍染技藝的兩大關鍵詞。為此,他設計了全新的雕版圖案,讓傳統(tǒng)元素以新的視覺方式呈現。“我設計了一系列‘福祿壽喜財’圖案,這塊夾板上的圖案是‘福’。”呂秀輝介紹起了自己的原創(chuàng)亞克力夾板,只見夾板上對稱分布著五只蝙蝠,象征著五福臨門的美好寓意。傳統(tǒng)夾板一般為木頭雕刻而成,而呂秀輝創(chuàng)新性采用了亞克力材質的夾板,他解釋道:“傳統(tǒng)的夾板使用次數多了會變形,染出的圖案界限模糊不清,而亞克力夾板不易變形,成品圖案藍白分明,更適合新時代技藝發(fā)展需求。”他還嘗試將學校的模具專業(yè)技術與藍染技藝相結合,以期做出更優(yōu)效果的夾板。
文創(chuàng)延伸
如今,他開設的“青逢布落”藍染工作室,進一步帶動學生社團活動。指導學生學習藍染技藝的同時,制作出各式各樣的文創(chuàng)周邊作品。放眼整個工作室,有掛滿風格迥異、花樣繁多的藍印花布的展架,有擺放玩偶、服裝、包包等藍染作品的展桌,上面都是呂秀輝和學生們的杰作。“我們要做的不單純是染布,而是要將藍印花布變成文創(chuàng)產品,通過產品讓更多人對靛青白花印染技藝感興趣,從而更廣泛傳播這項非遺技藝。”呂秀輝說,他將繼續(xù)和學生們研究新作品,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展現傳統(tǒng)文化的新時代魅力。(盧俊龍 應雨虹 胡洛伊)